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相关风险预估

信息来源: 商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23 10:37 浏览次数:

一、资金风险

从贷款、透支和其他信贷行为来看,巴基斯坦外汇法律法规规定,外币流动资金贷款不能超过12个月,流动资金以外用途的贷款不能超过5年。如果企业获得的外汇贷款高于要求的上限,那么企业就面临偿还利率至最高限额的风险,从而存在与借款银行和机构潜在的纠纷和风险。此外,这种限制还会对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充足资金带来阻碍。

从融资机制、政策、机会及可能性来看,目前巴基斯坦对外国投资者给予东道国平等待遇,外国企业可适用与本国同行企业同等的金融服务和待遇。但是,目前巴基斯坦信贷机制尚不完善,存在企业信用评级尚未贯彻、信贷抵押门槛较高、贷款利息及偿还机制不够惠利、资金远期保值漏洞等问题。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目前在国内面临着较大的融资压力,而巴基斯坦银行对外资企业贷款的优惠便利程度还不高,贷款利率高达12%~15%,无形中增加了中国企业赴巴投资的压力。此外,巴基斯坦国内证券、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低,市场波动频繁,且缺乏有效的民间融资监督机制,增加了中国企业在巴融资的操作性困难和可行性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一)债务违约风险

目前,巴基斯坦政府面临着相当大的财政赤字问题。这主要体现在:1.外债压力过重。近年来,为实现经济增速的提高,巴基斯坦政府用于经济项目投资、社会保障建设、能源安全构建的资金过大,迫使巴政府通过大量发行债券、向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来缓解资金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每届政府上台后都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新旧债务交织往往导致陷入多重利息的财政困局之中。而每年巴基斯坦的还款度很低,时常出现死账坏账的局面。截至2016年初,巴基斯坦外债总额达649.28亿美元,10年内增长了75%。2013-2015年仅外债利息就达115亿美元。2.外国直接投资程度低。尽管巴基斯坦对外国投资采取鼓励优惠政策,但实际外国投资占GDP的比重极低,2012年后甚至已经降到了1%以下。外资对巴基斯坦国内产业发展、政府税收的贡献率始终不高。3.外贸逆差严重。随着巴基斯坦贸易国际自由化的发展,巴基斯坦贸易赤字程度呈逐年上升态势。2015年贸易赤字达220.95亿美元,是1980年以来的最高值,较上一年增长了11%。4.外汇储备走低。2013年10月,巴基斯坦外汇储备曾一度临近警戒线,国家银行仅持有39.5亿美元外汇,商业银行仅持有51.7亿美元外汇。此外,近年来巴基斯坦卢比持续贬值,卢比对美元汇率从2013年的91:1左右降至:2016年的106:1左右,贬值率为16.6%。

由此来看,目前巴基斯坦政府外债负担和债务偿还能力严重不足,这对中国对巴投资尤其是大型BOT、PPP项目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潜在风险因素。从一些既往案例来看,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不仅时常出现投资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不高等问题,甚至对于一些具体项目还可能出现部分坏账。因此,目前中国对巴大型投资项目所面临的潜在债务风险较为突出。

(二)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CostControl)是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外国私人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成本控制困难:1.生产原料、设备运输成本高,风险大。尽管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其国内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导致许多产品的材料、零部件、生产机器设备、电子控制系统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对于中国企业在巴生产线来说,大部分原料设备都需要从国内运至巴基斯坦港口,再通过陆路转运至厂址。在这个过程中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又进一步增加了运输费用和风险。2.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费用高。相较于中国,巴基斯坦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较为严格,在巴国内进行专利使用权购买时的费用相对较高。而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性不够,与其他在巴直接投资率较高的国家(如日本、阿联酋)的企业相比竞争力低。而随着中国企业的价格战策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行性越来越低,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专利技术使用成本问题。3.环保风险高。近年来部分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环境保护不够重视,造成环境污染而被处以高额罚款和附加税的例子越来越多。巴基斯坦对环保监管的机制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环保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项目泡沫化风险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2015年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规模已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东、南亚地区的拟建、在建投资规模高达524.7亿美元。目前中国在巴基斯坦的电力、油气、港口、铁路、航空、通信等大型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且呈现出周期长、规模大、主体对象复杂等特点。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型基建项目的投资方案计划有增无减。这便使中国在巴投资的效益前景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问题,比如资金落实和资金链安全问题、投资利益交换问题、投资收益率问题以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换言之,如何使中巴目前诸多大型项目最终圆满成功,而不至于陷入泡沫化危险,是当前中巴双方都需要注意的一个潜在风险。

三、社会风险

此外,中国投资者在巴基斯坦还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风险,主要表现在:1.跨文化冲突。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内部落繁多,其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尚未被许多中方人员深入了解,因而中方企业在巴基斯坦地方上(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开展投资活动时需注意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2.宗教极端主义威胁。巴基斯坦大部分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其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斗争始终十分激烈。近年来受到ISIS等国际极端组织的影响,一些激进的教派年轻成员以极端宗教主义思想进行暴力活动,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这对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尤其是西部高原山地区的投资来说无疑是一个风险隐患,极端冲突可能随时导致项目被迫中断甚至停工,造成巨大损失。3.地方分离主义威胁。巴基斯坦地方各省都存在不同的反政府武装或分离主义势力,这些势力各自之间时有斗争,对中国投资者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势力将中国在巴投资项目视为威胁。比如俾路支省的部分分离势力曾对中方投建的瓜达尔港项目抱有极大的敌意,并策划了多起针对中方的武装袭击和人质挟持事件。虽然巴基斯坦建立了特别部队以保护中方企业和人员的安全,但暴恐袭击和骚乱活动始终难以预防。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巴基斯坦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