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贸促会聚焦通关便利化 探索童装出海新通路 |
|
织里童装作为吴兴区最具特色的块状产业,年产值超800亿元,占据国内三分之二的童装市场份额,形成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被商务部列为“百家百亿重点商品市场”。近年来,吴兴区积极探索童装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路径,着力推进童装出海,从2020年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获批,解决童装出海税票体系不健全难题,到2021年童装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设立,专属机构、力量推进童装出海工作,到2023年首次企业抱团走出国门参加境外展会(英国),到2024年政府搭台设立泰国海外营销中心实质性推动童装企业走出国门,再到今年首家织里童装品牌集合店在境外设立(泰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童装出海实现了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培育了一小批有出口实绩童装外贸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实现本地童装产业出口2223万美元,其中本地组货整柜出口标箱75个,货值1154万美元。 在为成绩点赞的同时,调研中我们也看到,目前童装出海工作对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产业出海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在当前出口业务量起步上升阶段,在报关通关便利化,外贸生态体系配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专业外贸综合服务机构缺乏,目前主要依靠浙北报关行和德清晋行国际物流两家报关行服务,缺少专业机构对童装组货拼箱、转口报关或多种贸易方式联动报关等业务进行服务;二是本地集货组货拼箱业务困难,当前织里童装本地出口本地报关业务尚处起步阶段,每周/每月出口柜数偏少,而有一定规模出口的老市场贸易外流比较严重,以广州、义乌等异地组货拼箱出口为主,不仅童装出口数据无法留在吴兴,同时童装外贸生态也难以形成;三是当地跨境电商通关模式单一,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业务多元化发展,希音、TUME、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开通全托管、半托管跨境业务,助力童装企业更快捷走出去。当前,湖州虽列入跨境电商综试区,但市内未开通9610本地通关业务,现有童装9610出口业务主要通过杭州、广州等地户口,导致出口业务无法留在本地。 加快童装出海、拓展对外贸易空间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贸易形势变化的必要选择,是提升吴兴童装产业集聚能力层级跃迁,由“中国童装之都”大踏步迈向“世界童装之都”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要敢为天下先,既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更要全力破难补短,以通关便利化为突破口,创出产业革新、科技创新、服务向新的出海新路。为此,区贸促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浅谈以下三点建议: 一、从“规模制造”到“品质智造”,加快童装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手抓关键环节数字改造,坚持将童装产业数字化改造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深入企业一线“把脉问诊”,量身定制涵盖智能排产、柔性供应链、数字化设计、质量追溯等关键环节的改造方案。一手抓出海平台智慧打造,紧密对接阿里巴巴“一达通”业务平台,设立“织里一达通服务中心”,促成童装出口快速回流;引导企业接入阿里巴巴国际站、TikTok、Shine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DTC(直达消费者)出口业务模式。 二、从“借道出海”到“家门口启航”,加快童装物流体系建设。一手抓打造功能集成化物流港,加快推进147亩“织里物流港”项目,集交易、仓储、管理、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升级集货仓服务功能,整合开通“9610”查验功能基地建设,实现“9610”通关服务本地化。一手抓探索开辟第四物流通道,根据童装小批量、高频次出口需求及特点,利用本地托运公司织里-广州、织里-满洲里口岸等国内托运网络为起点,延伸至东南亚、欧洲等国际线路,探索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实现童装产业“门到门”“点对点”运输。 三、从“难服难管”到“专家门诊”,探索童装出海业务支持。一手抓专业综服服务机构招引,深化“外综服+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模式,整合报关、物流、退税等全链条服务,定向引进具备童装跨境电商服务经验及RCEP区域覆盖能力的外综服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出口服务水平。一手抓“先查验、后装运”监管业务试行,支持童装出海“组货拼箱”,学习义乌、宁波等优秀经验,设立前置仓监管场所,实现散件货物进入仓库即可报关,待查验完毕,完成通关手续后,再装箱出运,解决童装小单化出口查验成本高、多业态混合监管难等问题。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