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汇款超过5000元须查核!新规将出,对外贸企业有何影响? |
|
信息来源:
信息服务部
发布时间:
2025-08-26
09:03
浏览次数:
|
|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9月3日。 文件的核心之一,是把单笔对外汇款的客户核验与信息随款传递要求“说清说透”,门槛明确到“人民币5000元或等值1000美元及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它一出场,就把“从国内往境外汇款”推上了风口浪尖。 与网络解读“是否又收紧外汇”的焦虑情绪不同,这份草案的定位更接近把反洗钱(AML)底层要求做成可操作细则,并与国际标准(FATF“旅行规则”/R.16)保持一致。 FATF在今年6月刚更新了支付透明度与“随款信息”规则,强调跨境支付必须随付真实的付款人/收款人信息,并对部分情形引入更细颗粒度的记录与核验要求。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门槛下调显著:此前公众熟悉的监管门槛大多与1万美元挂钩,现在调降至1,000美元(约5,000人民币),意味着越来越多小额跨境汇款将受到管控。 ◆ 身份核实与信息传递:不仅对汇款人的姓名、账户、住所等基本信息进行核查,若汇款人并未在该金融机构开户,还需记录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可追踪信息,并随款项传递给境外接收方,所有信息须保存至少10年。 ◆ 监管范围扩大:此规定适用对象不仅限于银行,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预付卡发行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都被纳入监管范围。据悉,支付宝和微信都有跨境汇款功能。 ◆ “零容忍”态度:哪怕汇款金额未达门槛,只要金融机构识别出可能存在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也必须进行身份核实;甚至“一分钱”的交易,在风险可疑时也可能被拦截。 对外贸企业的合规建议 ◆ 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完善客户和交易对手的身份信息、账户信息档案。与金融机构沟通,了解其具体的尽职调查要求和信息传递流程。 ◆ 保留真实交易凭证:妥善保存与跨境交易相关的合同、发票、报关单、运输单据等证明材料,确保任何一笔汇款都能清晰、完整地对应到真实的贸易背景。 ◆ 规划汇款节奏:对于频繁的小额货款,可与交易客户沟通,合理安排付款节奏,避免为规避门槛而刻意分拆汇款,从而触发异常交易监控。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外土司看市场、贸易夜航、华人生活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之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内容供读者参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