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将至,欧盟反制措施有新动态,美墨加产业链将怎样发展? |
|
信息来源:
信息服务部
发布时间:
2025-07-15
14:57
浏览次数:
|
|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2日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从欧盟进口的商品征收30%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3日表示,欧盟将对美关税反制措施暂停期限延长至8月初。 同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从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此前,特朗普于10日称,将自8月1日起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关税。特朗普在信中指责墨西哥在遏制北美地区毒品走私方面成效不足。在此前致加拿大政府的信函中,特朗普同样批评加方在芬太尼管控问题上行动不力。此外,特朗普还警告两国不要对此次加税进行报复、鼓励对方企业迁入美国、如对方积极配合可能对税率进行调整等。 欧盟将对美反制措施暂停期限 延长至8月初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月13日表示,美国给欧盟发了一封信,信中提出的措施将会生效,除非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因此,欧盟将对美关税反制措施暂停期限延长至8月初,同时,欧盟将继续准备反制措施。 然而,冯德莱恩的声明在欧盟内部引发了质疑。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13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欧盟将对美反制措施暂停期限延长至8月初的相关消息并称,再次退让是否是正确的方式,他持怀疑态度。美国总统特朗普想要实现的目标,甚至比迄今为止他在谈判中得到的还要多。而同时进行谈判和采取平衡性反制措施并不矛盾。朗格当天还表示,欧盟应开始启动对美国的第一轮报复性措施。 此外,德国总理默茨7月13日在回答8月1日起征收的30%的关税对德国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时表示,关税将让一切都黯然失色并打击德国的出口行业。默茨还表示,他希望利用8月1日前的时间达成一个解决方案。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7月13日发表声明称,面对我们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西方内部的贸易战将削弱所有人的力量。 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普雷沃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关税升级只会导致“双输”局面。美国对其欧洲盟友的贸易攻击是不合理的。 如何影响美墨加产业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际政治风险分析师刘江韵表示,特朗普对加拿大加税可能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6月底,加拿大政府在特朗普威胁停止谈判的压力下迅速取消原定对美征收的数字服务税,此举让特朗普认为施压策略奏效,因而趁势提高关税,迫使加方进一步让步。其二,这表明加美贸易谈判已进入“深水区”,双方在乳制品、钢铝关税等核心议题上陷入僵局,特朗普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制造新谈判筹码。 在墨西哥方面,自6月以来,美墨关系持续波动。美国边境巡逻队加大了对移民的抓捕力度,同时因墨西哥螺旋蝇蛆病问题,美方关闭边境以防止牲畜输入。此外,美国总检察长邦迪(Pam Bondi)将墨西哥称为“对手”,而美国财政部则对三家涉嫌协助芬太尼走私的墨西哥金融公司实施财政制裁。特朗普在信中威胁,若墨西哥未能有力打击毒品卡特尔,将施加新的关税。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美方虽然推出所谓“对等关税”,但一直对美墨加协定中的产品给予豁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牛海彬也对特朗普政府的加税范围持谨慎态度。他解释称:“美墨加协定是受法律保护的条约性质文件。特朗普的行政令通常不会直接违反此类条约。若违反,可能需国会启动修法或立法程序。因此,尽管行政部门宣布了国家经济紧急状态,但对此类条约性文件通常较为尊重。” 根据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PIIE)的数据,当前,美国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大多享受USMCA框架下的免税待遇,或平均关税率低于1%。工业品方面,美国每年从这两个邻国进口超过1000亿美元机械、电子产品、电气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木材、运输设备和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品则包括加工食品(如啤酒、薯片)、水果和蔬菜(如芒果、鳄梨、西红柿)、肉类、玩具、服装和鞋类。 PIIE的报告称,若特朗普对加墨两国施加全面关税,2023年,美国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占GDP的3.3%,关税将直接推高价格水平0.8%,加上国内企业提价的间接影响(约0.4%),总价格上涨可能达1.2%。“对特朗普而言,政治问题不在于整体价格的小幅上涨,而在于某些高知名度商品(如某些地区的汽油、特定汽车品牌、鳄梨和西红柿)的价格激增,可能引发公众不满。”报告表示。 在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信函中,特朗普除指责两国对芬太尼管控不力外,还声称加墨两国的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及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他同时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企业可通过在美国本土生产来规避这些关税。 牛海彬举例称:“尽管北美汽车一体化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但通过提高关税,美国可能意图提升汽车零部件的原产地要求比例。这将有利于提高美国本土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 但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帕莱什表示,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关税政策能有效推动再工业化。他表示,一方面,制造商作为潜在投资主体,普遍对销售前景持悲观态度,因此不太可能大规模扩建产能。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工厂建设热潮主要得益于拜登政府时期的《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而特朗普政府削减了相关补贴,仅靠关税难以支撑广泛的制造业复兴。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第一财经、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之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内容供读者参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