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商情
批准多项中企投资 向中国采购 印度风向变了?

信息来源: 信息服务部 发布时间: 2024-09-02 14:46 浏览次数:

一度对中国投资百般刁难的印度,近来风向似乎变了。近期,印度政府积极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电子产品制造业,提出多项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以解决行业困境。与此同时,印度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公司塔塔汽车(Tata Motors)正通过向中国制造商采购电动汽车电池组,解决早期车型电池电量下降等性能问题,并扩大其供应链和提高技术能力。

印度政府批准多项中企投资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8月29日报道,尽管四年前的边境冲突曾导致印度强化了对中国投资的严苛审查,但随着印度工业部门,特别是电子制造业一直在推动放松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正逐渐回流。

有印度官员坦承,考虑到富士康和苹果这样全球制造商的要求,放松对华限制势在必行,否则将打击外商对印整体投资。不过印度国内仍有反对者担忧,中国投资回暖可能会加深印度对华依赖,从而对本土创新发展的努力造成冲击。

印度主要商业日报《经济时报》早前的一篇报道披露,印度政府一个部际小组已批准了多达六项电子制造业投资提案,其中既有中国公司的,也有与中方存在关联的公司提出的,例如中国电子巨头、苹果供应商立讯精密,以及印度Bhagwati Products与华勤技术的合资企业。

印度工业联合会(CII)全国电子委员会主席维诺德·夏尔马(Vinod Sharma)称,为了吸引在电子制造业处于中心地位的亚洲企业,印度政府正考虑向能够提供技术知识的公司给予财政激励,此举不仅瞄准了中国大陆企业,也希望招揽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的企业。他说,印度实体希望与亚洲同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但将持有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目的是在一定期限内最终实现自力更生,而非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印度财政部7月发布的年度经济调查报告指出,为了促进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印度目前有两个选择:多从中国进口,融入中国的供应链,或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报告指出,印度还无法完全替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更多的中国直接投资将为印度带来几个好处,例如改善本土制造业和出口状况。

印度政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的2023-2024财年,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1184亿美元,高于美印。印度对华出口166.5亿美元,自华进口1017.5亿美元,贸易逆差超过850亿美元。

印度巨头开始向中企采购

多家印度媒体28日报道称,印度塔塔汽车有限公司正通过与中国电池组制造商合作,以解决性能问题并扩大其电动汽车电池组采购来源。印度《商业标准报》称,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在电池采购方面的重大转变。

塔塔汽车发言人对印度媒体透露,该公司正采用多元采购策略,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确保零部件的可靠及时供应。这一策略对于应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至关重要。

有印媒指出,随着印度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塔塔汽车的战略转变可能将成为一个关键性决策,帮助该公司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继续为更远的发展铺平道路,通过合作学习宝贵经验,使其顺利过渡到更先进的技术领域,此举突出了在电动汽车行业追求创新和卓越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今日印度》报道中提到,尽管印度人希望本土品牌能够响应政府“自力更生的印度”号召,最大限度地实现“印度制造”,但鉴于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主导地位,目前这一愿景并不可行,包括塔塔汽车在内的大多数印度主要汽车制造商都依赖于中国企业在印度组装的电池。

印度国内反对声不断

印度国内仍存在反对放宽中国投资限制的声音,认为这么做有损印度创新能力和向攀登产业链上游的努力。

印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协会主席萨提亚·古普塔(Satya Gupta)称,他不清楚印度将如何从中国投资中受益,印度只会因此加深对中国的依赖。VLSI一向支持印度发展本土电子制造业。

古普塔还举例称,印度对中国手机品牌的依赖已从2015年的2%,滚雪球般地暴增到现在的76%。“品牌依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如果我们开始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印度的整个生态系统都将加深依赖。我们最终只能从事低端制造业。”

另一位分析师认为,只有印度政府与行业对本土研发提供大规模支持,印度工业才有可能摆脱对华依赖,“如果你不开发自己的技术,这种依赖将成为永久性的。等到这一代技术过时了,印度工业将再次丧失竞争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今年1月在回应有关中企对印投资的问题时强调,中印边境局势总体保持稳定,边境事态的解决进程不应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中方希望印方充分认识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观察者网、环球时报、澎湃新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