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贸易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信息来源: 商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6-28 14:52 浏览次数:

一、主要风险

(一)法律风险

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法律意识不强,还不熟悉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同时,世界上不同国家关于外国投资贸易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各不相同,而且会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这些因素都使中国企业对外贸易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中国企业在菲律宾、赞比亚以及加蓬等国家都出现过因贿赂当地官员招致诉讼并影响项目顺利推进的事件。因部分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不熟悉东道国的劳工法及关联法律,在用低价策略赢得订单之后,准备从国内输出劳务人员,但有的东道国在本国劳工比例上有限制,对劳工的权益保障也极为严格,导致人力成本远远超出预算,在工期上也无保障。

(二)合规风险

在与纳米比亚的贸易合作中,中国企业应特别关注反腐败合规。一方面,是因为,纳米比亚国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司法系统透明与公正程度尚不高,容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仍存在不健全的现象,也缺少应有的监督机制。这两点直接纵容了个别当地政府官员在正常程序之中寻求个人利益。多个案件均表明,对于跨国公司及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董事、雇员、代理人或股东而言,因违反FCPA、世行等国际法律规定而承担责任的风险时有发生。与此同时,近年来,纳米比亚国家也都在提升政府治理,加大整顿力度打击腐败等不法行为。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指受东道国宏观经济环境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共同影响而面临的可能造成损失的一种风险。其主要包括宏观经济风险, 即由东道国宏观经济发展不稳定、严重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失衡等带来的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利率风险等。其中汇率波动风险是对外投资经济风险中常见的风险。由于纳米比亚的市场相对较小,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多是泛非洲式的扩张,两国的货币不同,外汇政策也不同,并且汇率波动较大,这是企业经营活动难以避免的风险。目前常见的汇率风险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纳米比亚货币对国际主要流通货币持续大幅贬值,造成合同收入总体缩水;纳米比亚货币、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造成货币兑换及项目账务折算的汇兑损益。

同时,汇兑管制方面也存在一定风险,非洲国家外汇管制情况普遍存在,承包商在当地所获承包工程项下利润汇出时,往往需要政府部门的审批,且审批时限较长,加上业主签署进度证明及临验终验证书经常拖延,都会影响承包商的收汇进度。在汇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汇兑损失。

不过目前令人欣喜的新趋势是,在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把自己的部分储备货币转换成了人民币。一些国家,已承认人民币为法定货币,更多的非洲国家则选择同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四)信用证与保函纠纷

在大多数情况下,国际工程和贸易中开具的保函多为见索即付的独立保函。此类独立保函如同一把双刃剑,其采用“先付款、后争议”的机制,在保障债权、简化交易的同时,也难免滋生欺诈性索赔的风险。特别是建设工程实践中,政府主管部门往往要求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保函格式一般作为示范文本的附件列出。尽管如此,中国承包方或银行仍应注意从形式和内容上对格式保函进行修改完善。鉴于国际商事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独立保函适用规则,如国际商会《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联合国独立保证与备用信用证公约》等。考虑到商事交易的复杂性,一般均建议中国承包方适用相关成熟的交易示范规则,如可能与保函内容存在不一致的,此时相关条款的优先级及解释顺序问题,也建议在保函中予以明确。

二、风险防范措施

(一)掌握当地法律法规

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东道国法律不健全导致的风险;另一种是企业不熟悉东道国法律、法务处理有误甚至违反东道国法律法规的情况。防范法律风险最关键的是企业在纳米比亚要合法合规经营,聘请在纳米比亚有长期法律服务经验的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在具体法律风险防范上,首先要对纳米比亚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其次,要对贸易主体或目标资产的法律问题进行调查。最后,在贸易合同条款谈判的法律实务上,可通过在交易合同中订立稳定条款(Stabilization)、重新谈判条款(Renegotiation)或风险分配条款(Risk Allocation)等手段加以防范。此外,必须注意纳米比亚的法律可能变化政策朝令夕改,可能带来极高的风险。

(二)采取多种措施防范经济风险

企业在和纳米比亚进行贸易前,必须对纳米比亚的经济风险有足够清晰的认识。通过建立自身的风险评估和处理机制来防控国家经济风险,具体而言,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纳米比亚国家经济风险评估和预警;二是采取组合式的投融资策略;三是寻求风险担保与保险服务;四是借助法律手段保证投资项目安全;五是灵活掌握运用撤资策略。

在经济风险中,汇率波动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汇率浮动的情况下,汇率风险防范以保护企业在正常的跨国经营中赚取利润为宗旨。防范汇率风险可根据风险识别等级采取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及其他对冲措施。汇率风险转移策略常见的方法是在签订合同时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以本币结算或使用硬币计值。汇率风险转移也可采取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实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国内企业提供了货币汇兑保险产品。汇率风险分散策略主要包括经营地域的分散化与投资结构多元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企业国际化运营中,要避免企业海外拓展过于集中在某一国或地区的情况,应不断向其他国家与地区拓展。防范汇率风险还可以采取提前或推迟结汇、净额结算等方式,还可采用外汇期货交易避险,远期外汇交易避险,外汇期权交易避险及外汇掉期交易避险等策略。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纳米比亚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