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商情
欧盟初裁: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些欧洲国家表示反对!中方回应→→

信息来源: 信息服务部 发布时间: 2024-06-17 21:55 浏览次数:

欧盟委员会12日发布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显示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在17.4%至38.1%之间。

7月4日起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欧盟委员会当日在一份公告中称,作为反补贴调查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的初步结论是,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制造商构成“经济损害威胁”。在此背景下,欧盟委员会预先披露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税率。

公告称,如果与中方协商无果,欧盟将从今年7月4日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于接受欧盟抽样调查的3家中国车企,比亚迪将被征收17.4%的反补贴税,吉利汽车将被征收20%的反补贴税,上汽集团将被征收38.1%的反补贴税。其他未接受抽样调查但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21%的反补贴税,其他未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38.1%的反补贴税。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按照欧盟调查程序,欧盟委员会可在发起调查9个月内(即最迟今年7月4日)宣布是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关税将在公布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5日生效。在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4个月内对调查作出终裁。

欧洲多国反对加征

匈牙利国家经济部12日发表声明称,匈牙利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欧盟应该支持贸易自由化,而不是征收惩罚性关税。

同一天,德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欧盟应就相关问题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德国希望看到的不是更多的限制措施,而是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当天表示,欧盟此举可能会引发“贸易战”,不仅不能保护欧洲相关产业发展,反而会伤及德国企业。他说,产业发展需要开放的市场,更好的商业环境等,而不是贸易战和市场孤立。

挪威国家广播电台12日报道,挪威财政大臣韦杜姆表示,挪威不会跟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与挪威政府并不相干,这一做法也不可取。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

多方表态强烈不满

6月12日,欧盟中国商会对欧委会不顾各方劝阻、执意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的做法表示非常失望和强烈不满。欧盟中国商会认为,该措施不仅将严重损害中欧汽车企业及汽车供应链企业正当权益,扭曲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将冲击中欧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正常经贸往来,其“溢出效应”更将对中欧经贸关系和双边关系带来挑战,欧盟中国商会对此表示严正关切和担忧。

欧盟中国商会调研显示,对大多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对其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当前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关于欧委会将于7月初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临时反补贴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深感遗憾,并表示坚决不能接受。自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界从维护中欧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大局出发,积极配合调查,相关企业均按照调查部门要求认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调查中,欧方预设调查结果,倾向性地选取抽样企业,滥用调查权,随意扩大调查范围,严重扭曲调查结果。

12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对欧盟此番加税措施发表评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对此表态:“我们关注到欧盟发布的相关临时措施。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请理解我们不对正在进行的调查作进一步评论。”

中方回应

针对欧盟发布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2日强调,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表示,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罔顾中国相关企业对有关调查的全面配合,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欧委会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欧领导人关于加强合作的共识精神,将影响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氛围,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12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事回应称,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新京报、澎湃新闻、金台资讯、环球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