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对吴兴区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 日期:2024-04-25 09:55
  • 来源:湖州市贸促会
  • 浏览次数:

去年以来,巴以冲突进一步加剧,红海及附近海域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对全球经济贸易和供应链产业链的多方影响已经逐渐显现。据德国安联贸易公司的经济学家计算,如果货运成本翻一番并持续三个月以上,可能会导致欧元区通胀率提高0.75个百分点,并使经济增长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可能会令本已疲软的欧元区经济在2024年陷入萎缩。对我国而言,经由红海—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是全球重要的贸易运输大通道之一,红海危机发酵对我国外贸企业稳定经营、与主要伙伴的贸易往来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对我区重点外贸企业调查显示,目前受影响程度整体可控,但未来走势亟需持续关注。

一是贸易风险造成客户订单下降。根据对监测点85家重点企业调查显示,80%的企业表示目前订单量受红海危机影响较此前正常水平暂无明显变化,但仍有15.3%的企业认为订单有所减少,其中订单减少5%以内企业占比10.6%。如新凤鸣湖州基地,受红海危机影响,一季度出口延迟发货金额累计800万美元,预计一季度出口下降约20%。同时贸易风险的加剧影响境外客户订单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0%,出口形势较不乐观。

二是海运费上涨造成企业成本增加。苏伊士运河—红海这一国际航运要道,扼守亚、非、欧三洲交通要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每年超2万艘船只通过该运河,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均为集装箱船及油轮。因此红海局势下,海运费上涨首当其冲。监测显示,85家重点企业中,40%的企业受红海危机影响,海运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如士商湖州五金机电有限公司表示,目前海运费较正常期间上涨了2-3倍,企业表示当下只能选择与客户协商,通过协定海运基数或对半分摊的方式来应对运费上涨困难。

三是物流时间增长造成应收账款周期拉长。监测数据显示,85家重点企业中,22.4%的企业因红海危机影响,航运时间拉长压缩备货周期导致可能出现延期交付。如浙江中曼制冰系统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出口至欧洲的货物较正常期间需晚到港14天左右;又如浙江贝盛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因物流时间的延长导致应收账款周期拉长了10-15天,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还在可承受范围内。

对此,我会建议通过以下三方面积极做好应对举措:

一是深入推进拓市增单,及时调整出口地区。建议围绕全市高水平助力企业拓市场专项行动方案,配套开展“我和企业闯全球”专项行动,加大全市外贸企业境外参展力度。鼓励企业积极拓展俄罗斯、东南亚等受红海局势影响较小的区域,并予以政策倾斜,引导企业积极调整主要出口市场,进一步减轻后阶段巴以冲突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减小贸易风险。

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及时转换运输方式。建议加强部门联动,在成本核算到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宣传推广海河联运、“中欧班列”等多方向多式联运业务,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市内优质货代公司、外贸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尤其是在加强中欧班列运输方面,建议进一步加大中欧班列境外服务建设,提升中欧陆路运输便捷度,减少“换轨”期间的各类手续,降低时间成本。

三是密切跟踪红海局势,及时做好风险管控。建议在巴以冲突未来局势不明朗的前提下,紧盯区域内外贸企业出口状况,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警机制下的快速应对能力;密切跟踪相关动态,及时将第一手预警信息传达企业,提升企业风向管控能力;持续深化出口信保服务,加大外贸企业信保投保覆盖面,进一步保障外贸企业“走出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