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外商投资风险应对建议(下)

信息来源: 商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11-03 15:14 浏览次数:

二、企业和社会层面的各类风险应对

(一)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最初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和开展经营活动时,基本没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仅是承担企业的经济责任,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部分跨国企业开始注意到社会责任问题,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企业员工的待遇、生活状态、职业规划等。到90年代末,中国企业意识到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如果想在当地社会获得认可进而实现长远发展,还要重视企业之外的社会责任,而这一社会责任涉及政府、消费者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在国企的带头和影响,政府的大力宣扬、鼓励、号召、引导和监督下,一部分民营企业也开始跟随大型国企的脚步,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慈善捐赠、社会教育、弱势群体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无论是在肯投资的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抛弃狭隘的企业责任观,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以中国路桥在肯尼亚的实践为例,从2016、2017年《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社会责任报告》到2018年的《肯尼亚标轨铁路项目社会责任报告》,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连续3年发布了在肯尼亚开展项目的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引领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透明运营的典范,“报告”加强了企业与当地政府、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和履责能力,促进了与当地社会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树立了企业和项目的良好形象,这种做法值得中国其它企业学习。

(二)加强企业专业人才培养

跨国投资企业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储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跨国投资企业需要的人才?海外直接投资会涉及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具有专业技能和跨国知识文化背景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和展开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需要的人才。

如何获得复合型人才?在短期内,可以选拔优秀的员工到高等院校进行培养,也可以与学术机构开展合作,吸收具有扎实背景知识和实际调研经验的学者进入企业;从中长期来看,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各领域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甚至以企业需求为标准,制定行业人才后备培养计划,通过和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培养,为企业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国内有不少专注非洲研究的学术机构,如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大非洲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等等。这些机构除了对非洲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之外,还会开展有关非洲政治、经贸、外交、文化、投资、市场开放等多方面的实地调研、培训、咨询活动,可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也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途径和方法。

(三)开展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除了本国政府、多边担保机构等政府间国际组织,私人性质的风险评估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之外,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时还应该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主动开展与NGO的合作。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非政府组织也是可以获取及时、安全与可靠投资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四)重视肯尼亚媒体的作用

公关媒体在肯尼亚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中国企业应重视和媒体的关系。建立并保持和当地媒体的联系,以缓解中国企业在肯尼亚面对的国际舆论压力和减少针对中国企业的选择性抵抗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来加强与当地媒体的联系:第一,企业可定期向媒体开放,通过媒体到企业内部参观采访等让当地群众了解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在拉近距离的同时也完成产品宣传。第二,企业平时要主动通过媒体答疑释惑,接受媒体的监督,引导媒体对企业进行更为积极的宣传,在对当地企业进行并购或者涉及敏感问题引起不好的社会舆论时,才有通过媒体与大众交流,引导分散压力的可能性和能力。第三,企业应积极协调媒体宣传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自身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就业机会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来拉近企业与当地人民的距离,树立起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五)建立企业各类风险管理体系

1. 各类风险的事前评估

因为自身人力、财力等的限制,企业往往不能单靠自身力量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各类风险评估体系并实施评估,所以在企业建立各类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拓宽获取各类风险信息和风险评估信息的渠道就显得特别重要。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当地媒体、互联网、政策性文件和国际政策咨询公司、专门的国际政治风险评估机构等外部资源,来完成企业对在肯尼亚投资的各类风险的事前评估。

有关各类风险方面的重要评估机构包括以下五类:第一类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第二类是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如由各国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机构。第三类是非政府组织,如透明国际组织、中南屋等。第四类是私人组织,如政治风险集团、瑞士商业环境风险调查公司、穆迪等。第五类是学术研究机构,如美国的外交学会、兰德公司、银行家协会等等。在中国,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一些研究机构、国际问题研究院所和大学也进行相关的评估。目前,国内可供企业利用的海外投资各类风险信息包括:商务部从2004年年底开始建立的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系统、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国别地区报告》和国别投资指南,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国别风险报告等。

根据借助外部资源得出的风险事前评估结果,在肯尼亚投资的中国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事前措施,化解部分发生概率较大或损失巨大的潜在风险。第一种,各类风险评估结果超过企业承受能力,企业选择放弃投资。第二种,各类风险评估结果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投资策略来降低风险。第三种,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可选择投保,一般来说较大型的国有企业因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会直接选择投保。

2. 各类风险的事中管理

实行本土化经营是目前企业实行各类风险管理的可靠途径和普遍方式。实行本土化战略可以让中国企业的利益与当地居民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如果具备条件,中国企业应适当增加对肯尼亚员工的雇佣并加大在当地的采购力度。一方面,这有助于中资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体系,满足肯尼亚的本地化要求,密切与肯尼亚政府的关系,从而降低各类风险。另一方面,本地化的好处还体现在项目对培育优质供应商,催化肯尼亚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上。

针对官僚政治和腐败风险,中国企业要提前做好关于当地法律、商业文化环境的调查,在约束自己的行事方式的同时与当地政府和相关行政机构保持交流,尽可能减少“贿赂”事件的发生。另外,因为企业无法控制肯尼亚方面的工作流程和进度,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企业在与政府机构打交道时就要提早开始项目申请等相关事宜。

针对国家内乱风险,中国企业特别是散户性质的小型民营企业,在日常和当地人的交往过程中,应专心生产经营活动,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尽最大可能减少企业在容易发生社会动荡的时期受影响的可能性。在特殊时期要保证企业和侨团、大使馆之间联系的畅通,及时获取相关安全信息。

针对族群冲突风险,企业应时刻注意社会安全态势,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对各地区的安全形势与抗议示威事件的新闻报道,减少中企员工和相关人员在偏远或是部族混居地的逗留时间,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此类族群冲突频繁发生,虽然不专门针对外国企业与外国公民,但冲突地区的安全问题仍值得中国企业和在肯中国公民警惕。对于一些分布较为分散的小型私营企业比如超市和工厂等来说,在面对偶发性的族群冲突和小型斗殴等社会事件时,最重要的是及时闭店,保持与冲突中心的安全距离,及时保护好财产和保证人身安全。

针对恐怖主义风险,企业应该保持警惕性和敏感性,特殊时期在使馆带领下保持一致行动、及时反应。大型企业在常规安全保障手段之外还应开展日常安全防恐训练,加大在安保维稳上的投入,强化企业的应急管理机制,做好自我保护。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安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活动,同时尽量减少现金囤积,减少风险。

3. 各类风险的事后处理

尽管企业成功地进行各类风险的事前评估和事中管理,但各类风险的复杂性使得某些各类风险的发生仍然不可避免。因此,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还应该包括对各类风险的善后处理。事后处理的要旨是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在各类风险出现后,应通过与肯尼亚政府、政党、社会团体等积极沟通,与驻肯尼亚大使馆、商务部和相关行业协会通报情况,寻求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的最佳解决方案。如果各种谈判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企业可以选择撤资,以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或寻求通过法律手段获得补偿。

(六)重视肯尼亚华侨华人和侨团的作用

华侨华人和侨团是中国企业在境外经营时需要珍视的重要伙伴,尤其是在处理政治风险方面,其拥有特殊的优势。一方面,在肯尼亚的华侨华人是中国企业对肯投资经营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更是中国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可利用的宝贵资源。虽然目前没有对在肯尼亚华人数量的准确统计,但保守估计在肯尼亚华人数量超过3万人,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其主要分布在内罗毕和蒙巴萨。华侨华人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双重特性,他们从中国到肯尼亚,对中国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认同,在肯尼亚的经历和沉淀又让他们对肯尼亚的情况十分了解,不少人还具备在肯尼亚当地企业的工作管理经验。通过这部分华侨华人,中国企业可以更加真实和迅速地了解肯尼亚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因此聘用在肯华人华侨是中国企业人员本土化战略的首选。另外还有部分中国留学生和在中国留过学的肯尼亚人,他们了解肯尼亚文化和中国文化,在肯尼亚和中国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应该是中国企业实行本土化的宝贵资源。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和肯尼亚在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新进入肯尼亚的中国企业在落地过程中会和当地的企业、人民、机构等产生矛盾。而早已扎根在肯尼亚的侨团侨社,对当地的风俗、文化、政策等等方面已经无比熟悉,因而拥有帮助中国企业处理和调节矛盾,减少企业投资风险的“以旧带新”的能力。从肯尼亚侨社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非洲的侨团侨社实际上起到了连接中国企业和非洲土地的桥梁作用。众多海外侨团为到非洲进行投资和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服务,为企业搭建信息分享交流的平台,为帮助中国企业降低和规避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肯尼亚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